观察下来,目前的问题
问题:
活动以单次情况来进行,并且寻找赞助的模式很难形成商业闭环,太靠赞助商的关系了,而且我们做活动的目的是什么,留存是什么
一种方式是提高活动单次赞助额度,类似 Tintinland
一种方式是把全部的活动串联起来,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寻求赞助,类似,以太坊年度推广计划,年度黑客松计划等等,这需要强有力的品牌包装
一种方式是和某些新兴生态签订长期合同,比如 Openbuidl 和 Monad
提供资源,VC 看重的点,产品转化率
区别 SNZ, ETHDAO 的点,竞争点(香港黑客松)
最好找 2 家 VC 一起投,交易所最后看
产品不可持续
问题:
目前多数产品依赖资助(grants)或内部资金支持,缺乏独立收入模型。
以 FairSharing 为例,尽管具备潜在商业价值,但由于团队频繁更换、缺乏稳定开发节奏,难以形成长期积累与市场竞争力。
可行解法:
明确产品核心定位(面向用户,而非概念):
每个产品都应回答清晰问题:
我们为谁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?
用户为什么愿意持续使用?
避免抽象的「协调问题」「公平分配」等宏大叙事,要落到可验证的使用场景和用户痛点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