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力资源,是每个人最大的一笔资本。

我们自己,也是一项可以产生现金流的资产。

所以古人常说,养儿防老。在传统社会,没有医疗、养老等保障体系。分散老龄化风险的一个方法,就是多生几个孩子,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劳动获得食品等生活物资,这样自己到了一定年纪,劳动能力下降,孩子就可以分担自己的养老压力。

孩子在某种意义上,就是一项资产,可以为老年人提供现金流。

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,人力资源是很重要的,可以说是最大的一笔资本。如何去计算人力资产的价值呢?

这里有一个参考。北京市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提到“死亡赔偿金”:城镇居民死亡赔偿金,按照上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。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如果是一个价值极高的人,那么最好参考他的前一年收入,或者资产。

这里的20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,它实际上就是投资领域经常提到的市盈率。假设一个人年收入是5万元,那这个人的“市值”就是5万×20=100万元。国家认为一个人的市盈率平均应该按照20倍计算,这个值挺有参考意义。

稳定工作=优质的“债券类资产”

有两个人,一个有100万元存款,但是没有工作或者其他现金流收入;另外一个有50万元存款,但是有一份年收入10万元的工作。 前者因为没有现金流收入,其人力资本没有体现,是闲置的,而后者实际上是“50万元的股票资产+200万元的人力资产”。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,后者的安全感应该会比前者更强。 这也是家长总是期盼孩子能有一份好工作的原因。好工作可以增强人力资价值和现金流。

如何提升人力资产的价值

一个很特殊的情况是,我们自身这项人力资产,是可以凭借主观能动性来提升价值的。

一个方面是教育,教育是最好的一笔投资,他可以非常明显地提升我们自身这项人力资产的价值。

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·贝克尔(Gary Becker)教授,是首位把人力看作资产的学者。他很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“教育的投资回报率是巨大的,投入时间和金钱提高人的受教育程度是非常值得的”。 通过对美国市场的研究,投资到一个本科学历上的钱,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5%!这是考虑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真实收益率,比股票、房产等的长期收益率还要高。中国也是如此。

另一个方面,努力工作,认真工作也可以提升收入。

人力资产的风险

但是人力资产也是有风险的。它主要来自两方面:一种是意险,人力资产本身会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,特别是遇到一些疾病外等风险;另一种是时间风险,我们的劳动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下降。 不过好在,这两种风险在现代社会都有办法规避。 第一种风险,主要是意外、疾病等导致的。比如说不幸遇到车祸、身染重疾。这种情况下我们无法到岗工作,会对我们的劳动能力产生非常大的影响。 对于这些风险,我们可以依靠保险来化解。例如不幸得了癌症重疾,不仅无法上班获得收入,还需要家庭花费大量的钱去治疗,严重拖累家庭的生活质量。但是如果配置了重疾险,确诊重疾险里所包含的重疾,就可以先行得到一大笔赔付,抵抗这种风险。意外、重疾、医疗开销等风险,都可以通过保险来对冲。不过这些风险也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。

第二种风险,则是所有人都会遇到的,那就是随时间的推移,我二十多岁的时候,我们熬通宵易如反掌,第二天照样生龙活虎地学习工作。但四十多岁的时候,熬一夜就得好几天才能缓过来。到了 们都会衰老,劳动能力会下降,五六十岁高强度的工作就无法胜任了。

年纪越大,我们劳动能力越低。与之对应的,是我们的人力资产的现金流,也就是工资,也有可能下滑。 特别是退休之后,退休金相比还在上班时的工资收入,是要打一个折扣的。 不过有退休金和养老金,这还算不错的了。如果是个体户或农民,年纪大了之后可能不仅收入下滑,而且没有足够的退休金和养老金来负担老年生活。 如果人力资产是家庭资产的主力,那我们的家庭就必然会面对这样的风险。

如何化解人力资产的时间风险

我们可以利用得到的现金流配置各种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。例如有的人会把工资存入银行,买银行理财产品;有的人会用工资买股票或基金;有的人会多买几套房子,预备养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