没有哪种估值方法,可以精准计算价值

简单来说,估值就是估算一个投资品种的价值,知道这个品种大概值多少钱。 类似的概念,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使用。例如,我们去超市买西瓜,如果面前摆着一个西瓜,并没有标价格,我们称了一下是10斤重,那这个西瓜多少钱呢?我们凭经验估算,夏天通常一个西瓜的单价是0.6~0.8元/斤,那10斤重的西瓜,应该是6~8元。这个过程,就是给西瓜的一次估值。 我们能不能准确地估算出这个西瓜的价格呢?并不能,可能这个超市的西瓜是卖0.67元/斤。我们靠估算,是没有办法得出准确的数字的。但是我们可以给这个西瓜估值,确定在0.6~0.8元/斤这个范围。 因此,我们可以看出估值的第一个特点:没有哪种估值方法,可以精准地计算出价值。

我们估算出这个西瓜价格应该是0.6~0.8元/斤。结果问了一下超市的店员,这个西瓜目前价格是0.5元/斤,比我们估算的价格低不少,这是一个好价格。用这个价格买下这个瓜,我们不亏。 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应用估值的方法: 在价格低于估算出来的价值时,买入,这样才划算。没有人用1元买价值 0.8元的东西。 这也是巴菲特的老师—本杰明·格雷厄姆(Beujapin Graham)提倡的投资方法:价值投资。估值是投资中很重要的一部分,学会估值方法,是实践价值投资的第一步。

估值是一门艺术,不是科学

不过,不同的人,得出的估值结论并不一致。 继续使用上述例子,我们根据西瓜过去一年夏天的平均价格,估算出今年西瓜平均价格的合理范围,可能是0.6~0.8元/斤。但是,如果我们问一下种西瓜的瓜农,他们说今年种西瓜,肥料、水电、物流、人工的成本都比去年要高一些,要想不亏本,西瓜得卖 0.9元/斤。瓜农认为,这个才是西瓜的合理价格,因为低于这个价格大多数瓜农会亏本。 瓜农说的有没有道理呢?也有道理。 估值并不是一个有明确客观标准的计算流程。估值本身是有一定主观性的。甚至在很多时候,都是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。更何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来源、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,同一件事情,不同人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。甚至同一件事情,同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,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。

估值并不是一门严谨量化的科学。有句话说得好,估值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。 所以,当我们看到不同人用同一种估值方法得出不同结论的时候,不要惊讶。这才是正常的情况。 那是不是说我们就没有办法利用估值了呢?也不是, 格雷厄姆就提出了一个理论:安全边际。简单理解,我们可以给计算出来的估值,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。这样,即使估算有偏差,保留了安全边际之后也可以使用了。 例如,我们估算出西瓜的价值在0.6~0.8元/斤,那可能不是很保险。我们给估算出来的价格打个折扣,例如0.4~0.6元/斤。打折后就更低了,保留了更大的安全边际。

这样就把不稳定的、有偏差的数据,变成了一个可以依赖和使用的数据了。这就是安全边际的重要性。

阅读卡20250206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