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的主要问题:
1、治理周会参与人相对固定,已经很久没有新鲜血液;
2、从治理小组登记的POC可以看出来,治理小组的贡献登记比较固定,说明整体活跃度不足
可能产生的后果:
1、治理小组人才枯竭,无法有合适的人进行换届;
2、对于新的固定岗成员无法具备有效期的考察。
可能原因分析:
1、换届本身的必要性:迈入中期的组织,治理实现自动化后,更多的是技术维护+前沿性展望(容量的扩充,容纳更多人的社区治理),这要求未来的成员对于社区要非常的熟悉,培育的成本较高,基于此的固定期换届带来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?
2、周会的露脸频率:治理小组相对于其他小组都比较低,工作的描述都比较简单,新人难以在周会上更好的了解治理小组是干什么的。如何提升治理小组在周会上的曝光频率?
3、新人小组的建立:目前LXDAO比较好的新人小组有forge的设计虚拟小组和operation的翻译小组,都能吸引足够多的小白加入。而治理小组目前仅有共读会一个兴趣小组,并且目前的bounty方式更多给到领读人,新人难以直接参与。
可能的方式方法:
1、open bounty的继续推进:S6曾经试运行过,申请课题研究的人较多,当时大家主要讨论了关于研究成果的归属权问题,诸如许多人可能拿去既往的成果资料来骗取Bounty的情况;然后是研究课题和LXDAO自身路线的耦合情况,因为理论上,课题的开放程度越丰富参与的人就越多。
2、bounty的占比提升:目前LXDAO大部分工作由固定岗完成,bounty更多是给予治理奖励。讨论一种理想的情况是:除了PM之外(主要作用是参会和拉通社区内的事项),其他所有的事项均以单独的bounty进行登记和跟踪。(比如余星负责的治理文本、比如叙事共读会的运营…..)
3、提升社区内+周会的露脸频率+宣传:最简单、最直接、也是目前即可开始能做的事情。
4、onboarding流程的升级:对于新人的引导?不再只是各个组织的主动邀约,而且相关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培育和推荐。
脑暴部分:
1、治理小组的新人非“新人”?:治理小组的新人应该是社区的老人,比如可能是运营小组“退休”下来的小伙伴,或者forge or 其他小组的小伙伴。(目前叙事共读会此现象较明显)
2、与1相反,那么治理小组需要的新人小组是什么?:叙事共读会后期可变为一个加密人文组织?和unco合作的形式,建立一个治理人才的引进方案?